《本草綱目》載:“赤小豆煮汁消腫:將油敷於主婦陰部瘡處,殺蟲止痛;五倍子釀研治血;沖泡茶葉,煨衣解渴;塞胡與蒜煨飲服治氣。”冬天的魚鯽魚在寒風蕭蕭、冷氣襲人的時候,黃鯽魚肉和籽都很豐富,味道特別鮮美,所以民間有“冬天鯽魚,夏天鯰魚”的說法。中國古代醫書《本草靜姝》對鯽魚也有極高的評價:“這是唯壹能常吃的魚。”
黃鯽魚營養豐富,常吃對身體和人都有好處。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維生素A、維生素B、煙酸等。據測定,每100克黑鯽魚含蛋白質高達20克,僅次於對蝦;它含有7克脂肪。據專家介紹,黃鯽魚在煮熟之前,人們往往忘不了刮鱗、挖腮,卻很少去除它的喉齒(齒位於腮後的咽喉處),以至於這樣做出來的鯽魚,尤其是燉、紅燒的時候,口感很差,有的泥味很重。所以,黃鯽魚最好在烹飪前去除喉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