饊子是我國的傳統面食,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寒食節吃饊子等面制油炸食品的習俗,流傳至今,山西、河南及少數民族均有制作,是我國各族人民非常喜愛的食品。
食材
面粉500克雞蛋1個,芝麻油1.5公斤(實耗半斤左右),鹽7克,涼水250克
步驟/方法
將面粉放入盆內,兌入約250毫升溫水(天熱可用涼水),雞蛋1個,鹽12克,同時放入,待鹽溶化後,用手把面抄勻,再用手把面紮成柔軟光滑有筋力的面團,蓋上濕布餳20分鐘
將醒好的面壓成扁狀厚1.5厘米,再切為1.5厘米長條,揉成與筷子大小後,將其放在抹好的油的盆中,每壹盤壹層刷壹引進油以防粘連,待全部盤完後,用布蓋上醒50~60分鐘。
將芝麻油燒熱,將盤好的條取出,條頭放在左手食指根處用拇指壓住,由裏向外繞在其它4個手指上,隨繞隨將條拉細。約繞30圈左右,將條揪斷。
斷頭壓在圈內,再用兩手食指伸入圈內拉長2/3,再用兩根筷子代替兩個食指把兩條繃直,下入油內炸至半熟時斜折過來,定型後抽出筷子,作至深黃時撈出即成。
END
註意事項
和面用水夏涼冬溫,以利於餳面
盤面條時不要忘了刷油
用壹般植物油炸制也可以,但是小磨香油炸出來的味道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