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神助眠,幫助緩解壓力。
2.祛風散寒,扶正祛邪,溫經通絡。
3、有助於緩解宮寒、痛經等冷痛。
4、保養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癥狀。
5、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
艾草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有回陽、調理氣血、祛濕散寒、止血安胎之功,也常用於針灸。因此,它也被稱為“草藥”。現在臺灣省流行的“草藥浴”多使用艾草。
鑒別艾草有兩種方法。壹是艾葉兩面顏色明顯不同,二是它特殊的香味。這種特殊的香味有驅蚊的作用,所以古人經常在門前掛艾草,壹是辟邪,二是驅蚊。
擴展數據:
艾灸的功效原理:
艾灸施於穴位,通過熱量和能量的輸入,引起人體的“應激反應”,調動經絡更好地發揮行氣活血、調和陰陽的整體作用。從而疏通臟腑,加速皮膚血液循環,提高人體免疫力,防病治病。艾灸簡單易操作,適合患者在家使用和配合醫生鞏固療效,也適合人們的家庭保健。
參考來源:百度百科-艾條
參考來源:百度百科-艾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