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作者是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字小石,祖籍湖北潛江,在天津出生。自小家境富裕,常有機會去看文明戲和傳統舊戲,培養了對戲劇的興趣。1923年春入讀南開中學,加入南開新劇團。
1928年入讀南開大學政治系預科,次年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廣泛涉獵西方文學,特別是戲劇文學。1933年大學畢業,到河北保定育德中學任教,數月後進入清華研究院研究戲劇。
《北京人》是曹禺40年代戲劇創作藝術在40年代達到新高度的壹個標誌。是曹禺在抗日戰爭時期繼《蛻變》後寫成的另壹部力作,也是曹禺認為自己最滿意的壹部作品。在業內被專家認為是曹禺先生最好的壹部作品。
總結簡評:
該劇人物形象豐滿,不追求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而是以壹個典型的沒落士大夫家庭——曾家的衰落為矛盾沖突和戲劇背景,折射出中國幾代人的命運。
曹禺特意把代表三種不同文化、不同時代的“北京人”放在壹個舞臺上,將矛盾通過常見的生活場景展現,從而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尖銳沖突。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