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餅象征著家人團聚,因為中秋節本來就是要家人團聚的,但剛發明的時候,並不是給人吃的。起初只是向月神進貢,後來逐漸演變為人們的食物,也可以作為饋贈親友的禮品。
據傳說,月餅起源於唐朝。在唐高祖李淵統治時期,李靖將軍征服了匈奴並凱旋而歸。這個時候,做生意的吐魯番人路過長安,就給唐高祖帶了禮物。皇帝打開壹看,發現是壹些可食用的圓餅,於是分給了大臣們。8月15日那天正好是中秋節。後來,在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期,他把圓餅改成了月餅,因為李隆基覺得他會在中秋節吃月餅。
只是在那個年代,普通人吃不起月餅,不是因為它那麽貴,而是因為它被認為是貴族才有的食物。到了明朝,月餅變得非常普遍,家家戶戶都可以吃,所以只有在中秋節,人們才會走親訪友,給朋友帶月餅。正是因為吃月餅的習俗在明朝中秋節後被發揚光大,這種習俗才得以在各地流傳下來,並流傳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