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香草。塊莖呈球形,有許多須根;匍匐莖通常從塊莖基部的外部伸出,或長或短,帶有小鱗莖。基生葉,葉柄厚,直立,高達1.2m;龍;葉片盾形,卵圓形,薄革質,表面稍有光澤,長50厘米以上,先端銳尖,基部耳形,2裂,前裂片寬卵圓形,銳尖,後裂片卵圓形,鈍,全緣,波狀。花序梗短於葉柄;佛焰苞淡黃色,長15-25cm,筒部淡綠色,長方形,是檐部部長的1/2-1/5。屋檐狹長,線形披針形,頂點漸細;穗狀花序短於佛焰苞;雌花序與不育雄花序等長;可育雄花序和附屬物各長4-8厘米;子房具非常短的花柱。八月開花。
性味:辛辣;冰冷的天性;大毒藥
歸經:心;肝經
主治:清熱解毒;祛瘀消腫。主癰瘡腫毒;乳房癰;頸部淋巴結炎;痔瘡;疥瘡;跌倒受傷;昆蟲和蛇咬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實或發汗。
註意:本品有毒,禁止生吃,壹般不口服。《本草經》註:人若以根殺人,則不知而食之;如果它們快死了,就靠喝泥巴和糞汁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