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華鱘:平均體長40 cm左右,最長130 cm,最大體重600 kg。[1]身體呈紡錘形,頂端有長長的吻部。嘴的前面有四個嘴。嘴位於腹面,腹面有彈性,可以拉伸成管狀。身體覆蓋著五行大而硬的骨鱗,壹個在背部,兩個在體側和腹側。鱘魚是1.5億年前中生代遺留下來的珍稀古魚類。介於軟骨和硬骨之間,骨骼的骨化程度壹般會下降。中軸是沒有椎體的骨化的彈性脊索,沿顱骨的軟骨殼大部分不骨化。
2.夏秋季節,生活在長江口外淺水區的中華鱘遊回長江,經過3000多公裏的上遊奮戰,回到金沙江產卵繁殖。產仔後的幼魚長到15cm左右,和它們壹起生活在遠海。就這樣,他們世世代代生在河流的上遊,長在海裏。
3.中華鱘的生命周期較長,最長壽命可達40年。是國家壹級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具有很高的科研、藥用和觀賞價值。中國、日本、韓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和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