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性質不同
1、匏:中國古代對壹個球體的葫蘆的稱呼,匏最廣泛的用途就是從中間剖成兩半做水瓢,民間將匏俗稱瓢葫蘆。
2、瓠:壹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夏天開白花,果實長圓形,嫩時可食;也指這種植物的果實。
二、字源不同
1、匏:會意,按:“瓠”(hù)葫蘆。省:即省形,選取“瓠”字形體的壹部分“誇”,與“包”會合成義。本義:葫蘆的壹種,即匏瓜。
2、瓠:形聲,字從瓜,從誇,誇亦聲。“誇”意為“虛空”。“瓜”與“誇”聯合起來表示“虛空之瓜”。本義:短頸大腹的老熟葫蘆。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瓠子[hù zi]?
瓠瓜。
2、瓠果[hù guǒ]?
指肉果中屬於瓜類的果實,由子房和花托壹起發育而成,如西瓜、黃瓜、南瓜等。
3、金瓠[jīn hù]?
喻夭折的愛女。
4、瓠巴[hù bā]?
傳說春秋時楚國的著名琴師。
5、瓠丘[hù qiū]?
古地名。
6、堅瓠[jiān hù]?
堅硬的實心葫蘆,比喻無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