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的來歷:小寒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就是說,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小寒還處於“二九”的最後幾天裏,小寒過幾天後,才進入“三九”,並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
到了小寒,老南京壹般會煮菜飯吃,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廣州的傳統則是小寒早上吃糯米飯,把臘肉、臘腸、花生米、碎蔥白炒熟拌在飯裏吃。
當冬至過後白晝漸長,但是這個時候的氣溫並沒有因此上升,反而是進入壹年最寒冷的階段,這個時候人們已經不外出農作了,而是待在家裏烤著爐火,好好的休息休息,為春天的來到養精蓄銳。
因為小寒時節大家都呆在家中取暖,所以有非常多的傳統習俗可以做,再加上梅花的盛開,更加為小寒節氣增添了熱鬧的氛圍,而我們所熟知的吃臘八粥,就是在小寒節氣裏進行的。
並且這個時候氣溫最低,河面已經結冰了,在冰面特厚的地區,大多設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競走的,古代稱為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