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舊的記錄中,清代臺灣省的警備司令唐贊周曾寫了壹本《太陽觀察記錄》來記錄菠蘿,文章是這樣說的:
“黃色的梨,黃色的,壹個菠蘿。六月平臺成熟,吃起來還蠻甜的;性熱,發病不宜多食。幾案尚香。”
註意菠蘿的同義詞有:黃梨、黃萊、波洛、狄坡、草菠蘿、簡家街、範樓子、樓豆等。
“性熱”解釋起來很簡單,因為菠蘿的熱量是每100克48卡,糖(果糖和葡萄糖,包括蔗糖3.1克,葡萄糖2.9克,果糖2.1克)的含量和性質都可以描述為高熱量食物,如圖:
所謂“吃多了(就是頭發)”是因為菠蘿中含有菠蘿蛋白酶(詳見百科),能有效改善人體局部血液循環,稀釋血脂。如果不經過鹽水浸泡就直接吃菠蘿,事後可能會覺得嘴裏發麻,或者覺得發燒、腹脹等“很不舒服”。
總的來說,對於大多數人,尤其是老年人來說,這是壹種冬天可以吃的水果,沒什麽好警惕的(盡量避免空腹吃水果是常識,更不用說了)。但是要註意壹個道理,吃多了就來不及了,不要壹次吃太多,這樣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