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nián-gāo,年糕;年糕),中國漢族傳統食品,屬於農歷新年的時令食品。?[6]?年糕是以大米或糯米為原料,煮成米,用水打或磨成粉,壓制而成。春節期間,中國許多地區都講究吃年糕。
年糕有紅、黃、白三種顏色,象征金銀。年糕又叫“年糕”,與“壹年比壹年高”諧音,寓意孩子壹年比壹年高。所以有前人的壹首詩,把年糕叫做:“年糕之意稍深,白如銀黃金。期待年紀大了,利潤高了,真心希望錢來了。
年糕簡介
糯米磨成餅的方法也是很早的。北魏賈思勰的《齊姚敏書》可以證明這壹點。制作方法是將糯米粉用絲篩過,再加水和蜂蜜揉成堅硬的面團,在面團上附上棗和栗子,再用竹葉包裹,蒸熟。這種糯米糕有中原特色。
年糕多由糯米粉制成,糯米是江南特產。在北方,像糯米這樣的粘糧,在古代是最早推廣粘粟(俗稱黃米)的。這種小米去殼粉,用水蒸熟後,呈黃色,粘粘的,甜甜的,是黃河流域人們慶祝豐收的美味佳肴。明朝崇禎年間出版的《京師風光略》壹文記載,當時的北京人會“正月初壹吃小米餅,過年糕”。不難看出,“年糕”在北方是“粘餅”的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