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列表:
1、幹鮑魚(或新鮮珍珠鮑)6只
2、花膠1片
3、幹海參(或市場售水發海參)6條
4、老母雞湯1鍋
5、鴨胸肉(或鴨腿肉)1塊
6、火腿肉100g
7、花菇(或泡好的幹香菇)5個
8、草蝦(或河蝦)6只
9、文蛤10個
10、豬爪1個
11、鴿子蛋(或鵪鶉蛋)10枚
12、冬筍1個
13、瑤柱(或者幹貝)1把
14、五花肉
菜品起源:
清朝道光年間,福州官錢局的官員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席間有道叫做“福壽全”的菜、是用雞、鴨、羊肘、豬蹄、排骨、鴿蛋等以慢火煨制成的。
周蓮吃後很滿意。回家後即命廚師鄭春發依法仿制在原菜基礎上,減少了肉類用量,又加入了多種海鮮,使成菜內容更加豐富,鮮美可口。
後來,鄭離開布政使衙門,到福州東街上開了壹家“三友齋”菜館(今福州“聚春園“菜館的前身),在壹次文人聚會的筵席上送上此菜。
文人們品後紛紛叫好,有人即席賦詩曰:“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從此,這道菜就叫做“佛跳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