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航海圖》是世界上存在最早的航海圖集。
《鄭和航海圖》成圖時間具有爭議,但最晚不超過15世紀中葉。《鄭和航海圖》***20頁航海地圖、109條針路航線,以及2頁4幅的過洋牽星圖。其中的航海地圖高20.3厘米,全長560厘米,包含500個地名。
全圖以南京為起點,最遠至非洲東岸的慢八撒(今肯尼亞蒙巴薩)。圖中標明了航線所經亞非各國的方位,航道遠近深度以及航行的方向牽星高度,對何處有礁石或淺灘也都壹壹註明。
擴展資料《鄭和航海圖》對山嶽、島嶼、橋梁、寺院,城市等物標,是采用中國傳統的山水畫立體寫景形式繪制的,形象直觀,易於航行中辨認。主要國家和州、縣、衛、所、巡司等則用方框標出,以示其重要。
當然和現代的航海圖作對比,發現這幅航海圖的比例和現實有很大出入,並不準確,但這無損對航海的實用性。該圖集除了成為當時遠洋的重要航海工具外,還對後人研究中國古代航海史和亞非航線的開辟,起重要的作用。
百度百科—鄭和航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