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稻谷、麥子、大豆、玉米、薯類為生存的根本,糧食多民眾就會穩固,國家就是安定。
重點詞匯:五谷雜糧
五谷是指:稻谷、麥子、大豆、玉米、薯類,同時也習慣地將米和面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而五谷雜糧也泛指糧食作物,所以五谷也是糧食作物的統稱。
在《黃帝內經》中,五谷被稱之為:“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稱五谷為“稻、黍、稷、麥、菽”,在佛教祭祀時又稱五谷為“大麥、小麥、稻、小豆、胡麻”,再而後便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谷類有33種,豆類有14種,總***47種之多。還有壹種說法認為五谷泛指五類作物,即“懸、藤、根、角、穗”。
五谷雜糧名稱由來
“五谷”這壹名詞的最早記錄,見於《論語》。根據《論語》的記載: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孔子帶著學生出門遠行,子路掉隊在後面,遇見壹位用杖挑著竹筐的老農,問他:“妳看見夫子嗎?”老農說:“四肢不勞動,五谷分不清,誰是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