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可有疲乏、消瘦、食欲不振、興奮、淡漠等非特異性癥狀,後逐漸累及皮膚粘膜、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
(1)皮膚粘膜損害:最典型,常夏季發作或加劇,冬季減輕或消退;多對稱累及曝光部位和摩擦受壓部位的皮膚粘膜;皮損初起為水腫性鮮紅色斑,境界清楚,類似曬斑,其上可出現水皰,自覺瘙癢、灼熱;數周或數月後變為暗紅、褐紅甚至褐黑色,反復發作者表現為浸潤肥厚、皮紋加深、粗糙、脫屑、皸裂、萎縮等。口腔和食管粘膜受累時可出現唾液增多和疼痛,影響進食;直腸和陰道粘膜受累時可出現分泌物增多甚至潰瘍。
(2)消化系統損害:多伴有胃酸減少或缺乏,常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消化不良、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
(3)神經系統損害:個體差異較大,但以神經衰弱綜合征最為多見,主要表現為煩躁、頭暈、眼花、失眠、乏力、精神不振、健忘,也可表現為精神癥狀(如抑郁、譫妄),嚴重者可發展為癡呆癥。患者可出現周圍神經癥狀(如肢體麻木、肌力減退、腱反射減退或消失、末梢感覺減退等),甚至可出現脊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