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在易感人群的上呼吸道(通常為咽部)粘膜表面組織或皮膚表面繁殖,分泌外毒素,滲入局部及周圍組織,引起組織壞死和急性偽膜性炎癥。血管滲出的液體中含有易凝固的纖維蛋白,使炎癥細胞、粘膜壞死組織和白喉菌凝結在壹起,形成壹層假膜。假膜呈灰白色,邊緣整齊,與粘膜下組織貼合緊密,不易擦掉。#少數患者病竈可侵犯深層組織,形成潰瘍面。喉、氣管、支氣管的粘膜上皮有纖毛,形成的假膜與粘膜粘附不緊密,容易從氣管切口彈出。
白喉外毒素局部吸收後,通過淋巴和血液分布於全身各組織,與細胞結合引起病變,其中心肌和外周神經最為敏感,腎臟和腎上腺皮質也較為明顯。外毒素的吸收量與假膜的位置和範圍有關,咽部最易吸收,其次是扁桃體、喉和氣管。假膜越寬,吸收的毒素量越大。毒素和組織的結合開始時尚松弛,結合時間越長越強,不容易被抗毒素中和。白喉壹般停留在局部病竈,不會進入血液,偶爾會到達局部淋巴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