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香別名月見草、夜香花等,屬多年生藤狀纏繞草本,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和臺灣等地,是以新鮮的花和花蕾供食用的壹種半野生蔬菜。具清肝明目之功效,可治療目赤腫痛,麻疹上眼、角膜去翳等。
形態藤狀灌木。小枝柔弱,有毛,具乳汁。葉對生;葉片寬卵形、心形至矩圓狀卵形,長4~9.5cm,寬3~8cm,先端短漸尖,基部深心形,全緣,基出掌狀脈 7~9條,邊緣和脈上有毛。傘形狀聚傘花序腋生,有花多至30朵;花冠裂片5,矩圓形,黃綠色,有清香氣,夜間更甚,故有“夜來香”、“夜香花”之名;副花冠5裂,肉質,短於花藥,著生於合蕊冠上,頂端漸尖;花粉塊每室1個,橢圓形,直立。蓇葖果披針形,長7.5cm,外果皮厚,無毛。種子寬卵形,長約8mm,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
生境與習性夜來香多生長在林地或灌木叢中。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通風良好、土壤疏松肥沃的環境,耐旱、耐瘠,不耐澇,不耐寒,冬季落葉後停止生長;春暖後發枝長葉,每節有腋芽或花芽,隨著生長不斷發生側枝並抽生花序,壹般在5-10月陸續開花,開花時氣味芳香,夜間更香濃。冬季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