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稱牛
別名石三七、石虎二(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來源為苦苣苔科牛耳的根莖或全草。
原始形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粗。根葉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10 ~ 17厘米,寬3 ~ 6厘米。頂端鈍圓,基部逐漸變窄,下降為梗狀,全緣或波狀,兩側有毛,厚而粗糙。花莖高約20厘米,有白毛,小花帶柄排列成傘狀;花梗基部有1對苞片,寬卵形,長約1.5厘米,抱莖;萼片5,在基部合生。裂片線狀披針形;花冠基部管狀,裂片二唇形,淺粉紅色;發育中的雄蕊2,不發達的雄蕊2;子房2室。蒴果線形,長約5厘米,黃褐色,頂端尖。有很多種子。
棲息地分布生於山中石縫潮濕的地方。分布於廣東、廣西、貴州、四川、湖北。
功能指示
1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根莖:清肺、止血、解毒。治療肺結核。
2《廣西植物名錄》:全草:清肺止咳,補虛止血。治肺結核,咳喘,嘔血,赤崩,白帶。
用法用量:煎服,1 ~ 3元(鮮3 ~ 6元)。
摘自*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