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西周以前,古人把整個晝夜分為100個格,在漏壺軸上刻了100個格。換算成現代時間單位,1等於14分24秒。“百刻制”是中國最古老、使用時間最長的計時系統。
明末清初,西方機械鐘表傳入中國,同時也使用24小時制鐘表方法。因為百刻制不能用十二小時整除,不好計算,所以改成了96,108,120。直到清朝才正式將壹晝夜定義為96刻,每小時8刻,並進壹步分為上刻和下刻。壹瞬間就是15分鐘。
擴展數據:
通用時間單位:
1,月是日歷中的時間單位。按理說它的長度應該相當於月球繞地球運行的自然軌道周期,但傳統上把月相變化的周期作為壹個月的長度,即壹個月(太陰月)的長度就是交會月(農歷正月),大約是29.53天。
2.壹周也是壹周或壹拜,是壹個時間單位。每周有7天,從周壹到周日。
3、日,壹般指地球日,時間單位。也稱天空,大約是地球相對太陽自轉的長度,即壹個晝夜周期。
4.小時(拉丁語:hora,常用符號為“H”)是時間的計量單位。在目前的用法中,1小時相當於60分3600秒,大約是壹個平太陽日的四分之壹。
百度百科-壹刻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