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65,438+0,000多年前,唐朝擔任朝廷監察的詩人元稹,因得罪宦官和保守官僚,被貶為通州司馬。有壹天,元稹去壹家酒店喝酒。開胃菜裏的牛肉片又薄又香,入口無渣。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立即命名為“鄧英牛肉”。光影,即皮影戲,利用光線將動物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的剪影投射到幕布上。把這種牛肉叫做“光影”,說明它的肉片薄到可以在燈光下顯露物體,就像皮影戲裏的幕布壹樣。
清光緒年間,四川梁平縣有壹批姓劉的人,定居縣,以燒肉、鹵肉為業。剛開始他做的五香牛肉片又厚又硬,吃起來有嚼勁,還容易塞牙,市場也不順利。後來劉夜以繼日地想,壹步壹步地改進。他把牛肉切成又大又薄的塊,先腌起來,然後放在火上烤,賣的時候撒上香油。這種牛肉香脆可口,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劉姓商人生意興隆,因此發了大財。別人看到有利可圖,紛紛抄襲。鄧英牛肉逐漸成為四川的名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