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對這破金也不吝嗇,總是壹個個給,讓吃土的姑娘們很羨慕。但事實上,贈送金瓜子並非清朝獨有。它起源於宋代,但壹直持續到清朝。因為人們比較喜歡看清宮劇,誤以為是清朝發明的。金瓜子其實就是碎金,俗稱碎金。因為金銀在古代都是硬通貨,就算碎銀的購買力也是驚人的,更不用說碎金。
因為物價和朝代的不斷變化,每個朝代的金瓜子價值都不壹樣。明朝的兌換比例是壹比十,清朝直接到壹比二十。如果直接把碎金打賞成各種小塊,看起來也不是很美觀,所以聰明的工匠把碎金重新打造成這個瓜子的形狀,方便皇帝打賞。
而且接受這種賞賜的大臣,其實並沒有把這種金瓜子拿出去買東西或者換成銀子,因為這是皇家的禮物。壹旦發現市面上有瓜子形的黃金流通,持有人就會受到質疑。所以皇帝就算給再多的金瓜子,也只能看著,不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