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始於宋代。徐克的《清稗筆記》中說:“臘八粥始於宋代。十二月初八,東京的寺廟用七寶五味和糯米做粥。此後,人們紛紛效仿。臘八的習俗也受到了佛教的影響。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苦修了六年,每天吃很少的食物,身體變得很虛弱。尼蓮河邊的兩個牧羊女看到後,把牛奶做成的乳糜給佛陀吃,使他恢復了精力。由此,佛陀認識到苦修不能成佛。他去尼蓮河邊洗澡洗衣服,來到菩提伽耶的壹棵菩提樹下。坐了四十八天,在臘月初八開悟成佛。因此,臘月初八成了佛教的重要節日。信眾用浴佛、吃臘八粥來表達對佛的紀念。
臘八粥有糯米、芝麻、薏米、桂圓、紅棗、香菇、蓮子等八種食物。在精米等食材的基礎上,適當搭配壹些糙米、雜糧等雜糧,這樣粗細搭配不僅口感更有質感,還能吸收更多的營養。臘八粥中的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賴氨酸的含量也非常豐富,與大米等谷物搭配可以形成有效的營養補充。同時,適當添加堅果和果蔬幹,既能豐富營養,又能調節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