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考證
雪豬油 (《四川中藥誌》)
科目來源
松鼠科動物
藥用部位
喜馬拉雅旱獺的脂肪油。本動物的骨(雪豬骨)、肉(雪豬肉)亦供藥用。
性味歸經
《四川中藥誌》: “辛,溫,無毒。”《四川中藥誌》: “入脾經。”
功效主治
祛風除濕,療瘡解毒。治風濕痹痛,癢瘡,體癬,臁瘡。
用法用量
內服:浸酒。外用:配其他藥塗敷。
資源分布
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甘肅、雲南等地。藥材產四川、青海等地。
藥材鑒定
裝入胃內的脂肪油,外形如卵石狀,大小似鴨蛋,外表黃色。內部多已卷縮成團,伸張後,長寬約10~15厘米,厚約 1厘米。質柔潤。以張大、厚實、色白黃者為佳。
相關選方
①治風濕痹痛:雪豬油配白酒服。②治癢疹:雪豬油配小毛茛塗擦。 ③治體癬:雪豬油配藍花毛莨塗擦。(①方以下出《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④治臁瘡久爛:壹煆龜板、煆山螺螄殼、輕粉,***研細末,和勻,雪豬油調塗。(《四川中藥誌》)二雪豬油配瓦松塗敷。(《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⑤治腳生癢瘡:明雄黃、冰片,***研細末,和勻,雪豬油調搽。(《四川中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