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吃烏米飯的習俗源於戰國時期的孫臏鬥龐涓,二人壹起在鬼谷子門下求學,但由於龐涓妒忌孫臏才華,而加害於他,最後將孫臏關入豬圈,百般折磨。孫臏為瞞過龐涓得以生存,就裝瘋賣傻,用烏樹葉浸拌米煮成飯捏成與豬糞形似的團子而騙過了龐涓。吃烏米飯可以祛風解毒,防蚊叮蟲咬,而且人們相信在立夏吃烏米飯,孫臏就會護佑人們平安如意。
烏米飯為民間食品,唐代就有了這類食品。江蘇宜興、溧陽、金壇和皖南壹帶農村每逢農歷四月初八,大部分人家用烏飯樹葉煮烏米飯,已成習俗。只不過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是食用,另壹部分地區則是在立夏這天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