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端午節吃粽子是不可或缺的習俗之壹,也只是中國最重要的習俗之壹。最早的粽子產生於春秋時期。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小米就被茭白(zinia latifolia)的葉子包裹成角狀,稱為“角粟”;用竹筒包裝的大米密封烘烤,稱為“筒粽子”。東漢末年,小米泡草木灰水。由於水中含有堿,小米被樹葉包裹成四邊形,煮熟,就成了廣東酸水粽子。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餃子的原料除了糯米外,還加入了益智仁,煮出來的餃子稱為“益智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