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治蛇、蟲咬傷,喉痛,便血,牙疳。
①《生草藥性備要》:行氣,敷瘡止痛,理蛇傷,生津液,止喉痛。
②《福建民間草藥》:清熱潤燥,涼血解毒。
異名:較剪草(《生草藥性備要》),山過路蜈蚣、蜈蚣草、行路蜈蚣(《福建民間草藥》),鯽魚草、龍膽草、節節花、苦膽草(《廣東中藥》Ⅱ),苦節節花、細葉醜婆草(《農村中草藥制劑技術》)。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耳草的全草。
生態環境:生於山野、曠地上。
資源分布:分布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化學成分:全草含生物堿、黃酮甙、氨基酸。
性味: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平。
②《福建民間草藥》:甘微苦,平。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
外用: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