鰣魚身體呈紡錘形,側面扁平。頭短,吻圓鈍,需兩對。背鰭沒有硬刺;胸鰭尖短;尾鰭寬,分叉。胸鰭上方有壹個帶閃光的深藍色菱形斑點。鰣魚是雜食性魚類,以池塘中的浮遊動物、有機碎屑和殘留餌料糞便為食,在養殖中起到“清道夫”和增產增效的作用。
生活在河流的中部和底部,主食是藻類。不耐寒,水溫7℃以下就會死。繁殖季節為4-9月,集中在河流中上遊產卵。常見的重量在0.5kg左右,最大重量在4kg以上。
擴展數據:
鰣魚因其飼料來源廣、適應富水環境、抗病性強、群體產量高等優點,已成為南方池塘養殖的必備品種。鰣魚可以吃水底的附生藻類和有機碎屑,因此也被稱為池塘的“清道夫”,肥塘更是養鰣魚的必備之物。
這種魚因為食性不同,和其他魚混在壹起,起到了增產的作用。在過去,只有自然產生的魚苗用於繁殖。西江產的魚苗70%是鯪魚苗,現在可以人工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