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家常菜做法 - 油燜筍的歷史淵源

油燜筍的歷史淵源

“油燜筍”是壹種特殊的傳統風味菜肴,屬於浙菜它是用清明節前後出土的嫩竹筍,用重油和糖烹制而成的。其色鮮紅,鮮嫩爽口,鹹中帶甜,百吃不厭。1956被浙江省認定為杭州36道名菜之壹,2012年入選《舌尖上的中國》第壹集美食系列。

燉竹筍

材料:竹筍500克。

配料:蔥和姜

調料:植物油、醬油20g、醬油3g、黃酒15g、清湯(水)、白糖10g、鹽、味精、水澱粉、香油。

制造工藝

1.清明節前後挑選嫩竹筍,洗凈,豎切,剝去衣服,去掉底部的老根。

2.將去皮的竹筍縱向切片,用刀拍松,切成寸段。

3.鍋中倒入足量植物油,加熱至二三成熱,倒入竹筍,炸至微黃,撈出控油。

4.鍋內留少許底油,放入蔥姜末炒香,放入醬油翻炒至香,放入竹筍翻炒均勻,將黃酒煮至香,放入清湯(水)2勺,放入白糖、味精、鹽,大火燉5分鐘左右,放入適量醬油調顏色,倒入適量水澱粉,勾上薄薄壹層厚醬,倒入香油,將竹筍放入油中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