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蟹又稱蟹,生長在太湖水域。它的背殼堅硬,長而凹,腹部呈青黑色。它的腹部下面有壹根臍帶,壹公壹母壹組,裏面有剛毛。螃蟹是遷徙動物。每年秋冬季節,二齡蟹性腺成熟,便成群順流而下,來到河海交匯的淺海,終生繁衍。次年初夏,孵化出的蟹苗再次逆流而上,回到太湖定居。經過多次蛻皮,它們逐漸長大,第二年就成了大螃蟹。1949以後,因為沿河築壩,蟹苗遷徙困難。從1966開始人工流放蟹苗,1斤蟹苗能產3-4噸蟹。
“秋風響蟹癢”,寒露到立冬,是太湖蟹大量上市的季節。古詩說“九月為臍末十月為梢,螯飲菊花為日”,民間也有“九女十男”的諺語。
太湖蟹重量大,蟹黃厚,肉質細嫩,美異常。傳統吃法有蒸、煮、拉面、醉、腌制等。取出蟹肉後,還可以做成蟹肉獅子頭、孔雀蝦蟹、蟹油水晶球、炸蟹粉、蟹粉小籠包等名菜名點。俗話說:“螃蟹上桌吃起來淡而無味。太湖蟹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