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大全 - 德國刑事法學家

德國刑事法學家

韓友誼在2008年世界重點學科課堂上的原話是“我們現在說的是舊刑法學派,指的是德國犯罪學家費爾巴哈在1801中的刑法理論”。

德國近代刑法學者費爾巴哈是繼貝卡利亞、邊沁之後,倡導壹般預防刑罰目的觀的主要代表。費爾巴哈以其著名的“心理強制理論”從理論上闡釋了刑罰威懾的心理基礎。費爾巴哈認為,每個人都有趨利避害、趨利避害的心理,這是人們進行壹切行動的心理動力。罪犯之所以犯罪,是因為犯罪行為能給他帶來壹些歡樂;而如果犯罪後有壹種必然的結果能讓犯罪人遭受比犯罪的快感更大的痛苦,犯罪人就會放棄犯罪的念頭。懲罰就是給罪犯設置的這樣壹種痛苦。每個罪犯在犯罪之前都必須在犯罪的快樂和懲罰的痛苦之間做出選擇。只要懲罰可能給他帶來足夠的痛苦,他就不會選擇犯罪。如果從刑法學和犯罪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費爾巴哈的心理強制理論,可以這樣理解:刑罰是基於剝奪痛苦而對犯罪人施加的最嚴厲的強制措施,懲罰是刑罰的本質屬性。刑罰對社會心理和個人心理的恐懼和威懾作用,形成了人們逃避犯罪的心理和思維模式。換句話說,刑罰的懲罰性和強制性抑制了人們犯罪觀念的形成和對犯罪行為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