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乾隆七下江南時,壹日微服私訪,因感到腹中饑餓,便來到蘇錫之間的壹家小店用餐。因夜色已沈,廚房裏只有些殘羹剩飯,店家急中生智,把米飯鍋焦黃的糊底鏟了下來,掰成塊狀入盤,把白天剩下的燴蝦仁兒、炒雞絲和壹碗雞湯煮沸,向上壹澆,隨著吱吱的響聲,米香與雞湯的香味彌散開來。乾隆帝吃後,覺得這款湯汁紅亮、鍋巴金黃、味道鮮美的菜遠勝於宮廷禦筵,於是大為贊賞 。
1933年,時任江蘇省主席的陳果夫打算請客,為不事鋪張,便想出了壹個主意:事先叮囑各地來賓必須分別攜帶本鄉壹個名菜。於是,蘇州的鱾肺湯、江陰的河豚、無錫的脆鱔和肉骨頭、常熟的醬雞、松江的四腮鱸等全省各種名菜紛紛到“席”,統統報到。而這壹天,陳果夫自己帶來的私房菜,也是他家自己發明的壹道菜———番茄鍋巴湯。結果飯後,這道菜被評為“天下第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