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節、7月30日、冬季至日和春節等傳統節日,餃子皮是家家戶戶的必備食品,天臺人經常用它來祭祀祖先。但是現在條件好了,只要想吃,隨時都可以。
相傳餃子筒是濟公留下的。濟公在國寺出家的時候,看到每頓飯都剩很多菜,覺得很浪費。於是他把這些菜用糊拉的皮包起來,準備下壹頓飯吃。這種做法受到所有僧侶的喜愛,並傳播到民間。
做餃子皮,把餡炒熟,放壹邊。常見的餡料有豬肉、豬肝、雞蛋絲、豆腐皮、冬筍、豆面、芹菜、豆芽、海帶、魚幹。然後把事先準備好的面粉糊在“煙草”上,糊成薄薄的圓皮(糊拉皮)。最後把配料按順序包在糊拉皮裏,不要太“肥”也不要太“瘦”,否則不好看。
餃子筒包好後,也要在“煙草”上炸至外皮金黃發亮。我咬了壹口。外酥裏嫩,暖暖的,讓人想吃第二口。我似乎感覺到空氣中飄著壹股香味,令人難忘...
天臺上的餃子筒真好吃。不信歡迎來天臺山做客,嘗嘗餃子筒。我們會熱情招待妳,保證妳吃完了還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