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掛燈籠的來源
根據中國的民間傳統,在這明亮的夜晚,人們點亮成千上萬的燈籠來慶祝。出去賞月,點燈放火,猜燈謎,壹起過元宵節,家人團聚,慶祝節日都是令人愉快的。
元宵節也叫燈節。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漢代。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繁榮。宮殿裏和街道上到處都掛著燈,還建造了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代大詩人陸曾在《十五夜觀燈》中描寫過元宵節燃燈的盛況,說“漢朝群星隕落,樓臺如懸月。”
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源
元宵節吃元宵的民俗。元宵是用糯米做的,可以是實心的,也可以是帶餡的。餡有豆沙、糖、山楂、各種水果料等。,吃的時候可以煮、炒、蒸、炸。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稱為“飄餃子”;
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字“團圓”發音相近,意為團圓,象征著全家團團圓圓,和諧幸福,人們也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