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臨近農歷歲末,制作尾牙也是辭舊迎新的重要習俗。做“牙”是指每月農歷二月初二、十六祭拜土地神(福神),讓土地神在桌上擺上各種供品,包括祭祀用的供品(雞、魚、豬)、四果(包括柑橘、蘋果)和“春卷”,即濕潤的糕點。尾牙,顧名思義,是壹年中最後的“牙齒”。
所謂二月是第壹顆牙。從現在開始,每隔二日、十六日為“齒”,恰好是農歷十二月十六日的尾齒。像二月二,威亞有
大寒節氣臨近農歷歲末,制作尾牙也是辭舊迎新的重要習俗。做“牙”是指每月農歷二月初二、十六祭拜土地神(福神),讓土地神在桌上擺上各種供品,包括祭祀用的供品(雞、魚、豬)、四果(包括柑橘、蘋果)和“春卷”,即濕潤的糕點。尾牙,顧名思義,是壹年中最後的“牙齒”。
所謂二月是第壹顆牙。從現在開始,每隔二日、十六日為“齒”,恰好是農歷十二月十六日的尾齒。像二月二,威亞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壹天,買賣雙方會舉行宴會,水煮雞是宴會上必不可少的壹道菜。
今天,豐盛的食物已經逐漸退出了嚴寒的習俗,但壹些地方如中國,福建和臺灣省仍然保留著豐盛的食物的傳統。
把尾牙變成“年終派對”起源於臺灣省。做生意的人很重視把土地當守護神來供奉,保佑生意興隆,所以發展成了“尾牙”宴。俗話說“吃第壹顆牙粘嘴,吃尾牙愁。”據說水煮雞是尾牙宴席上的必備菜肴。雞頭對準的是誰,意思是那個人來年就要辭職,所以說做尾牙有“哭喪臉”。如今,尾牙宴成了請客員工的“年會”。不僅是總結過去的壹年,展望新的壹年,還會給員工發福利,發年終獎,不會再“愁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