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皮葉為蕓香科植物黃皮的葉片。全年可采。 化學成份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性味《陸川本草》:辛,涼。功能主治疏風解表,除痰行氣。治溫病身熱,咳嗽哮喘,氣脹腹痛,黃腫,瘧疾,小便不利,熱毒疥癩。除了黃皮葉的功效,黃皮果也可以入藥。 黃皮果又叫黃批、黃罐子,原產我國南部,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歷史,我國的廣東、廣西、臺灣、福建是最大產地。它的樹在每年的三四月間開花,七八月果實成熟,呈黃褐色,橢球形,表面披著細細的絨毛,白色的果肉內藏著翠綠的種子,剝皮即食,方便美味。 黃皮不但生津、止渴,民間更有“餓吃荔枝,飽吃黃皮”的說法。在鄉下,飯後吃幾顆黃皮,不管吃多飽,消化都會特別好。而黃皮入菜則最適宜夏天食用———酸酸甜甜的黃皮果肉可去油解膩,刺激食欲,讓人在不知不覺間食欲大動。 黃皮入菜最常見的是和肉類相搭配,黃皮燜排骨、黃皮碌鵝、黃皮蒸雞……烹調時只需用小刀從黃皮根部開壹道小口,擠出果核,將肉與果皮壹起采用,便成壹道開胃好菜。不過,用黃皮入菜,在火候上要有所講究,須保持果實本身的酸甜口味,但又不讓其喧賓奪主。
求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