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節是漢族因崇拜自然而形成的傳統節日。漁民在長期的農耕、放牧和捕魚生活中,創造了獨特的地方漁家文化和漢族民俗文化活動。壹年壹度的海祭過後,漁民們在做好修船和購買漁具的準備後,開始揚帆出海,準備捕魚。祭海儀式從正月十三13時開始,整個過程持續了兩個小時。燒香燒紙,燃放鞭炮煙花,祭奠大海。
農歷正月十三是海的傳統“生日”。每年的這壹天,山東海陽的漁民都會放鞭炮,跳秧歌,進行祭海活動,希望風調雨順,漁業豐收。
祭海儀式從正月十三13時開始,整個過程持續了兩個小時。燒香燒紙,燃放鞭炮煙花,祭奠大海。
2月4日零時,漁民準時出現在海邊,祭海儀式正式開始。人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祭品,包括豬頭、雞、鯉魚、大饅頭等。人們燒香燒紙,燃放鞭炮煙花,向大海鞠躬。“用鯉魚祭祀海龍王,就是‘鯉魚躍龍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