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之初,連暖胃都還難以生存,所以很難產生審美需求。人只有吃飽穿暖之後,才逐漸有審美需求。
以中國享譽世界的烹飪書為例,它們非常註重“色、香、形”,其“香”、“味”屬於功利的生理需求,“色”、“形”屬於審美的心理需求,“色”排在第壹位,可見中國人對飲食審美需求的高度重視。
但也是從最原始、最沒有吸引力的“吃血飲血”逐漸發展起來的。
即使在現代,我們走過羅布泊的荒原,首先考慮的也是營養、熱量和口感,不會把對“美”的追求放在第壹位。
這些都說明審美和實用的關系不是對等的,而是有先有後,有主有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