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答是:不能說與此無關,也不完全是因為受傷才省了壹個億的賠償,這裏面包括國際輿論和環境因素。據說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黃海之戰)中,清朝的北洋水師敗給了日本水師,於是全軍覆沒。清只好舉白旗認輸,然後還要談判賠償日本的損失。“不掉隊就要挨打。”清患怯懦,賠了。日本不是有強船強炮嗎?
▲李鴻章去馬關
這時候慈禧想找個代表去日本簽條約。這時,日本的主要談判代表伊藤博文發來電報,意思是“這次談判必須是李鴻章,其他人是辦不到的。”
原來伊藤博文知道李鴻章聽慈禧的。慈禧原本想結束戰爭。她害怕外國人進入北京後會再次把她趕走。伊藤博文也想盡快簽訂賠款條約。所以我覺得只有李鴻章能盡快把這些事情做好。
慈禧只好召見李鴻章,老李咧嘴壹笑。此時他已經72歲了,不想替慈禧背黑鍋,就說自己年紀大了,走不了了。慈禧說妳的兒子李會陪著妳,在路上照顧妳。老李壹看就拒絕了,只好坐船4月1895去日本下關。
李鴻章抵達日本的第二天,伊藤博文和老李坐下來討論賠償事宜。事實上,這根本談不上協商。伊藤博文拿出事先寫好的條約,讓老李簽字。老李是壹位知識淵博的資深外交官。老李也知道“弱國無外交”,外交取決於國家強大與否。但是老李要作秀,最好能減少賠償。
老李宣讀條約內容: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省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3.2億兩白銀。中國還開放了沙市、重慶、蘇州和杭州為通商口岸,並允許日本人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設廠。▲慈禧
看完內容,李鴻章倒吸壹口冷氣,暗暗咒罵:“日本鬼子真是野心勃勃,簡直是蠶食清朝的節奏。”李鴻章下定決心,要和伊藤博文討價還價,把損失降到最低。
談判過程是壹個反復僵持的過程。伊藤博文也知道,這是壹個必須經過的過程。他預計,只要向慈禧施壓,老李很快就會簽約。伊藤博文信心滿滿,等待著這壹天的到來。
這麽說吧,到了老李和伊藤博文談判的第七天,條約基本談妥,老李也問了慈禧太後,意思是差不多夠了。大數由妳處理,主要是不讓日本鬼子進京。李鴻章有個好主意。只要老佛爺點頭,就好辦了。反正大清不是我李家的。老李那天心情很好,但是在談判結束回公館的路上,被壹個日本犬儒派暗殺了。然而,這個年輕人的槍法不怎麽樣。子彈從老李的臉頰邊掠過,沒有傷到要害,但老李的臉上全是血,嚇了他壹跳。警衛趕緊把他送到醫院。
事件發生後,伊藤博文大怒,迅速逮捕了這個年輕人,他名叫豐田章壹郎,是日本“激進派”的成員。
▲伊藤博文
不是伊藤博文有多正義,而是這樣的事情打亂了簽約計劃。
原來,豐田章男看到甲午戰爭的勝利後,不希望日本與清朝談判,他想迫使政府推動勝利消滅清朝。這就是激進的思維,其實是壹種不成熟的表現。壹個國家不可能消滅另壹個主權國家,有很多因素制約。激進的年輕人不懂政治,所以他起了不好的作用。民族情緒壹定要用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刺殺事件發生後,世界輿論嘩然,目光紛紛轉向日本,世界輿論壹致同情大清和李鴻章,和約的簽訂也被曝光。
此時,老李傷勢不重。他似乎看到了希望。他知道如何利用世界輿論。老李也是外交官。過了兩天,老李出院了,頭上纏著紗布繼續和伊藤博文談判。
伊藤博文看到老李真的很尷尬。他的頭被包在半個腦袋裏。這麽大年紀討價還價可不容易。老李燦也行動起來,可憐巴巴地懇求伊藤博文減少銀兩。伊藤博文隨波逐流地推著船說:“看妳的臉,妳也受過傷。所以,妳可以忘了給兩億銀子,省妳壹億,趕快簽條約。”
▲李鴻章受傷
有人問,伊藤博文為什麽這麽大方?其實這裏面有內幕。暗殺發生後,全世界的目光都關註《馬關條約》,內容曝光。其中壹條(中國割讓遼東半島)涉及俄、德、法三國利益,三國抗議,日方只好取消這壹條。
伊藤博文知道,所有的外國勢力都想侵占清朝,攫取更大的利益。他們不會讓日本獨享好處。伊藤博文考慮到大睡,不得不減少賠償1億元,以盡快讓李鴻章簽約,以免引起更多列強的進壹步幹涉。
這是日方減少清賠款1.2億銀的主要原因。不是日本人有多人道!並不完全是李鴻章的受傷減輕或免除了他的職務,而是壹種基於清朝利益最大化的外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