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依法辦學與以德建校相結合,強化服務意識。構建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關註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成長需求。營造師生平等、民主、開放、創新的現代學校環境。
具體措施:
(1)建立科學的網絡管理體系。落實崗位責任制,推動學校內部各職能部門全力配合,形成各司其職、分工協作、精益求精的工作機制。
(2)加強學校黨政領導班子的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增強班子成員的大局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發展意識。要以身作則、以身作則、愛崗敬業、爭創壹流的工作作風,充分發揮領導班子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
(3)建立健全學校規章制度,逐步完善學校管理。如:行政值班制度、門衛值班制度、教職工休假制度、教育教學成果獎勵制度、學校結構工資分配制度等。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使其責、權、利有機統壹,學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章可循。
(4)為每位教師的成長創造民主、平等、愉快的環境和條件,尊重教師的人格和價值。學校領導要成為教師創新的發現者、教育創新的欣賞者、教師探索活動的支持者和麻煩制造者。
(5)新基礎教育八大運行機制初步形成。即目標導向機制、法治機制、德育核心機制、教學優化機制、和諧發展機制、科研先行機制、專業培養機制和評價激勵機制。使學校管理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
2.信息工作目標
建設壹支能夠熟練應用教育信息資源為學科教學和學生服務的創新型教師隊伍;營造讓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的氛圍;形成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高質量、有特色的示範性九年義務教育學校雛形。
具體措施:
(1)成立學校信息化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協作,不斷完善學習培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讓教師充分利用信息平臺,不斷加強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激活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4)繼續深化學校各職能部門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實現校務公開,逐步實現校園網為學校的教學、管理、日常辦公、內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實用的支持,初步形成學校的數字化管理網絡。
3.道德教育的目標
以德立校,育人為本,充分發揮德育活動的綜合功能,優化德育。開展生動活潑的教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生命成長質量。德育從“行為規範”開始,建立區行為規範示範學校、區法制教育先進學校、優秀家長學校。繼續推進具有少先隊特色的工作,爭創全區少年鷹大隊。
具體措施:
(1)以班會、10分鐘班會等主題教育活動和經常性教育為載體,充分發揮德育活動的綜合功能,優化德育工作。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生動活潑的教育實踐活動,提高生命成長質量。
(2)優化班主任隊伍管理。定期召開班主任工作會議,加強合作與交流。學校制定了好的班主任考核辦法,增強了班主任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感。
(3)加強“四個壹”班級建設:積極發展自我管理的小幹部隊伍,充滿活力的課堂環境,獨具特色的主題班會,展示學生成長的班級日記。
(4)分層次對各年級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健康教育和法制宣傳,塑造健全人格。
(5)本著“少先隊第壹,品德第壹,發展第壹”的原則,圍繞“民族精神代代相傳”主題活動,建立自主發展的大隊和優秀的鼓隊,建設“嚴謹活潑”的大隊活動室,爭創區級少先隊大隊,引導少先隊員體驗創新,不斷推動學校少先隊整體工作。
(6)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壹體的德育模式。重視家校聯系,普及家庭教育知識,讓家庭成為學校的後方保障;利用好社區資源,拓展育人空間,讓校園文化深入社區。
4.教學目標
積極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機整合,逐步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註重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的作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樹立全面質量觀,形成學科特色,整體提高教學質量,努力躋身全區先進行列。
具體措施:
(1)嚴格的教學常規管理,強調過程管理和信息反饋。努力規範備課、上課、作業、輔導、復習、命題、考試等各個教學環節,教導處要加強檢查和反饋。要讓每個學科老師明確自己的職責,把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內化為自覺的教學行為。
(2)以課堂教學為主,註重45分鐘。以研究性教學為出發點,著眼於學習潛能的開發,可以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高教學效果。
(3)挖掘學校資源優勢,因材施教,實施同質分層遞進策略。重視學生作業,加強個別輔導。重視學生的作業作為教學突破口,培養學生的作業意識和科學的作業習慣。
(4)中學部要充分利用小班化優勢,充分挖掘教師潛力,展示教師教學個性,展示教師精湛的教學能力,全面推進小班化教育模式的有效實施。小學要以“小學生學習潛能開發實踐研究”為契機,面向課堂,開發學生的智商和情商潛能,提高學習效率。
(5)樹立全面的教學質量觀。在高度關註語言學以外的基礎學科教學質量的同時,重視技能、美術、音樂、體育等教育教學活動,加強活動課管理,開設各種競賽輔導和興趣課。在繼續鞏固市級科技辦學成果的基礎上,為發展註入新的內涵。同時形成了美術、音樂、體操、武術、籃球等具有辦學特色的項目。特別是籃球和武術很突出,領先於兄弟學校。
(6)充分利用校園網、圖書館、閱覽室等知識場所,拓展學習空間;通過開展壹系列學科競賽、第二課堂活動等形式激活學生思維,豐富校園文化建設。
5.教師培訓目標
建設壹支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過硬、管理能力強、具備新基礎教育基本理論素質、能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服務的教師隊伍。
具體措施:
(1)加強新基礎教育的校本培訓,全員參與,基本確立新基礎教育的價值觀、學生和教學活動。
(2)組織教師學習二期課改行動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課程理念。進壹步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和探討,轉變觀念,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和專業能力。
(3)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學校教師培訓的重要課題。要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信息資源,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真正實現教與學方式的根本轉變。
(4)開展業務培訓、專家講座、出國考察、教研活動等。,並為教師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學習交流機會,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學水平。
(5)關註教師專業發展,探索教師發展的多元化評價。
6.教學科研目標
樹立研究型學校思想,立足本校教育教學實際開展教育科研,使之成為教育教學質量的助推器和教師素質提升的孵化器。規範教育科研管理,註重課題研究,爭創區內優秀科研學校。
具體措施:
(1)加強教師科研理論指導,制定校本培訓計劃,並認真實施計劃,使教師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開展教育教學科研活動。
(2)根據區新壹輪教育發展的規劃和學校的實際,編寫學校的研究指南,為教師提供服務。
(3)以市級“小學生學習潛能開發的實踐研究”研究為重點,積極開展教育科研,形成人人參與研究、努力寫論文的濃郁氛圍。繼續做好項目立項、開題論證、中期報告、項目結題等各項研究工作,進壹步規範項目管理,更好地指導教育教學。
(4)提供機會,鼓勵更多教師積極參與區、市、國家級各類科研成果的交流和鑒定。每學年完成《明星學校教育教學隨筆》的編輯出版,總結教師教學科研成果。
(5)落實教學科研獎勵制度,確保科研經費落實到位,進壹步規範科研管理。
7.後勤支持目標
強化服務育人意識,做好後勤服務保障,為學校教育教學和整體辦學水平的提升保駕護航。
具體措施:
(!合理規劃布局,完善學校基礎設施。
(2)搞好財務管理,合理安排,提高學校資金的使用和運行質量。完善學校財產管理制度,做好資產核實、登記工作,強化勤儉持家意識,做好節水節能工作。
(3)明確後勤的服務和教育職能,保證服務質量,保障壹線教育教學的順利開展。
(4)加強學校食品衛生工作,做好食堂租賃和承包管理,杜絕食物中毒,保證師生用餐質量。
(5)強化防範意識,做好學校安保工作。安裝防盜報警系統等硬件設備,經常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
(6)學校綠化工作將逐步完善,爭創區級綠化文明單位。
8.校園文化目標
校園是師生生存的基地。要形成良好的人文環境,展現濃厚的文化底蘊,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師生的積極發展。讓校園文化成為辦學理念、追求方向、價值觀的可視化展示。
具體措施:
(1)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指導,積極引導師生走向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和道德風尚的新境界。
(2)強化環境的教育功能,讓校園說話,校園要體現各種具有校園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觀,讓墻壁說話,黑板報、墻報、走道的布置要充滿師生探索創新的精神活力。
(3)加強藝術教育,提高學生審美情趣,開展多種新型藝術教學活動,充分發揮藝術教學功能,形成辦學特色。
(4)加強校園文化的輻射力,充分發揮社區文化的推動作用,積極投入社會文化建設,不斷吸收,逐步豐富,力求提高。
(5)做好學校網站建設,建立各年級、教研組、班級的特色網頁,加強師生、家長之間的交流,讓更多的文化因素傳遞豐富的特色,成為校園文化的壹道風景線。
(6)加強校風、班風、學風、教風建設。倡導進取精神、研究精神和人文精神。
21世紀的新學校充滿了無限的活力和發展前景。現代教育體制下明星學校的成長需要壹個不斷更新、改革和發展的過程。這樣的創造過程不僅會誕生壹大批新基礎教育的探索者、實踐者和創新者,更重要的是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需求、實現終身學習和發展的時代新人。歷史給了所有名人機會和挑戰。努力工作,辦實事,創特色,求實效,真正把學校打造成學生的家園、學習的天堂、活動的世界,實現“讓學生快樂”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