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也是元宵節。元宵節過後,意味著新的壹年結束了,我們之間的第壹句問候也不再是“新年快樂”。壹切恢復正常,上班,上學,復工,恢復生產,該幹什麽幹什麽,為了更好的生活繼續努力!
說起春節,大家的第壹感覺就是:變味了!是啊,現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時也不會虧待自己。他們應該吃喝玩樂。他們不必像以前那樣,等到新年才能吃到美味的食物,穿上漂亮的衣服。渴望新年的感覺令人難忘!有期待有想法是美好的!
我經常想起童年的場景。當時我們家住在紅星瓷廠宿舍樓壹樓,後面有個小院子。院子裏有壹棵無花果樹,還有壹個我父親建的魚塘。建了壹座假山,假山裏養了壹群小金魚,每天自由自在地遊動。每天,我會躺在池邊看它們壹會兒,穿過壹個小洞穴,鉆進另壹個,來回遊著。我好奇地問我媽:“他們怎麽不累?”暫時不要休息。“後來金魚越來越少,最後還剩兩條,然後還剩壹條,自由自在地遊著。不知道它會覺得孤獨還是慶幸沒有魚和它爭食。從我記事起,那棵無花果樹就壹直在院子的那個角落裏。每年成熟的時候,總能掛滿紫色的果實,又大又軟又甜,特別好吃!
後來房子裝修的時候,父母把魚塘打掉了。我媽媽認為無花果樹擋住了陽光,占據了位置,還招惹了昆蟲,所以她把它砍掉了。我哭得死去活來,因為我再也吃不到這麽好吃的水果了。從那以後,無花果就成了我的夢想。到現在,我和媽媽每次看到有賣無花果的水果店,都會買壹些,但已經不是我記憶中懷念的味道了。
是的,變了!壹切都變了!
生活環境越來越美好,生活質量越來越好,幸福指數越來越高,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住房條件從樓梯間搬到電梯間;交通工具從自行車變成了汽車;聯系方式更新叠代,從電話-BB機-手機-智能手機;科技改變了生活,現在已經進入現代信息社會,生活方式也智能化了。互聯網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依賴電子產品。少采訪,電話聊天,微信聊天,視頻聊天,遠而廣之,無論妳在哪裏,都可以隨時隨地聯系。不得不說,真的是方便,高效,便捷。然而,我們越來越想念以前的鄰居。做飯的時候發現調料用完了。我們打開門,互相大喊大叫,借壹些鹽、醋和醬油...沒關系。我們每人搬壹個凳子,坐在門口。在我們父母家很短,聊的很熱。如果有什麽事情發生,鄰居們馬上伸出援手,壹起幫忙解決問題。真的深刻體會到:遠親不如近鄰!
現在已經住進了環境比較好的電梯房,搬進來半年了大概都沒見過面。關起門來,誰也不認識誰;打開門,沒有人會和任何人說話。發現家裏沒有調料,寧願下樓去買。我不好意思問鄰居借。為什麽鄰居差別這麽大?
是的,變了!壹切都變了!
小時候盼著春節,盼著,盼著,過年的腳步近了!我爸媽年前就開始打掃房子了,拖地,洗家具,洗被套,買年貨....家裏買了很多錄音帶,壹小盤壹小盤的。我和妹妹壹起床,就打開錄音機的蓋子,把磁帶放了進去。我們聽著:“恭喜,恭喜,恭喜”,“新年快樂,新年快樂,祝大家新年快樂”,“恭喜妳們發財了,恭喜妳們精彩了,最好的請到這裏來,不好的請走,也難怪很多人在場……”
今天,這種喜悅似乎已經遠離太久了!
古人雲:父母在,家在!有經驗!我經常想,小時候,爺爺奶奶(我爺爺沒見過,走的早)在世的時候,每年春節,爺爺奶奶和外婆家都很熱鬧。爺爺奶奶聚在壹起後,就去奶奶家。吃完這個房子,他們就在家裏吃飯。整個新年都是吃喝玩樂。我父母家有很多兄弟姐妹。我的叔叔,阿姨,舅舅,月經,堂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聚在壹起,生火,吃南豐蜜桔,陪爺爺奶奶,說閑話。圍坐在團圓飯桌前,大家有說有笑,有吃有喝,好不熱鬧。那是春節的氣氛,是記憶中的年味,是親情的味道!
很多年前,爺爺奶奶相繼離開。為了讓大家聚在壹起,我舅舅舅媽和我家人輪流請客,讓大家在初五聚壹聚。雖然年味沒以前濃了,但也不慘淡。之後這幾年,每個家庭都發生了壹些變化,時不時出點問題。有些長輩身體不好,已經沒有精力再處理了。晚輩也缺乏拿壹桌菜的能力,所以取消宴會。多年前奶奶走後,情況也差不多。整個春節除了來看望長輩拜年的年輕人,並沒有真正聚集起來,春節就這樣悄無聲息的結束了。我甚至懷疑:我是不是過了壹個假春節?
老人走了,兄弟姐妹們好像失去了主心骨,忙著各自的小家庭,忙著照顧下壹代。他們不再是為了聚會而聚會。長輩年紀越來越大,精力和體力逐漸衰退。可以理解,現在是我們年輕壹代接管烹飪的時候了。我和老李都不擅長做飯,壹只手能端上桌的菜太多了。今年爭取有所突破,明年春節團圓飯要練就廚藝,要安排壹頓合適的年夜飯,要準備好酒,真是可惜:
為天地幹杯,有助於中國首都享受風調雨順、平安繁榮!
為長者幹杯。祝所有親人身體健康,事業興旺,萬事如意!
讓我們為自己幹杯。願我們年輕人平淡,樂於勸人,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