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壹個內向的人,養成了外向的人都有的主動社交的能力,但是說出來有點傷感。
其實這個社會對內向的人並不友好。只有愛哭的孩子才能有奶吃,不會哭的內向孩子只能挨餓。
在家庭層面,以前吃得最香,最受寵的孩子,永遠是那個會撒嬌,說話好聽,嘴巴特別甜的孩子。
被罵的最多的是不愛說話不愛回復的人。比較兇的父母還會罵人:“我是不是生了個啞巴?我屁都放不了多久了。”
還好我家對我和我姐來說是壹碗水端平,我沒受委屈。
但是在公司層面,就不壹樣了。被表揚的,被關註的,被給予更多資源的,都是性格外向的人,或者會頂嘴的銷售人員,或者會胡說八道的職場油條。
內向的人可能會得到壹句話,嗯,這個員工很老實,很踏實,但是沒有更多的了。妳是可有可無的存在,美好的事物永遠不會想到妳。甚至有些老板都記不住妳。
因為性格內向,我在第壹份工作中受到了很多不舒服的待遇。
比如某公司大型活動,工作安排,忘了我吧,除了我,大家都有工作,只有我沒有出現在日程上。
比如我的直屬領導時不時冷嘲熱諷,多分配工作,給別人本該屬於我的待遇。她覺得我不愛說話,不會抱怨。
比如我離職的時候,大老板跟我說:“我真的沒想到妳會走。我壹直知道妳做得很好,很踏實,但我很少想到妳,我甚至從來沒有想過妳會離開。”以後不能只埋頭在農田裏,還要擡頭看路。"
其實老板怎麽知道我沒擡頭看路呢?只是我沒有和他有正面的交流。
就這樣,我的第壹份工作可悲的結束了,然後我開始改變自己。我不喜歡主動和別人交流,就強迫自己主動和別人打招呼,交流信息。
不喜歡和領導交往,就強迫自己交往,主動給領導倒茶倒水,開會的時候深情地看著老板,吃飯的時候主動給老板倒酒。
如果妳不喜歡在公共場合成為焦點,那就強迫自己成為焦點,在會議上發言,在PPT上說教,出去談計劃,這樣妳就什麽都得到了。
就是這樣。工作六年,把壹個內向的人變成了壹個有超能力的外向的人。
現在這樣壹個外向的人,假裝有點累了,辭職回家,準備去做壹件自己可以安安靜靜做的事情。
給我的感覺是,在環境的壓力下做的事情是成功的,讓我可以超越環境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