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父母熱衷早教,孩子的親子閱讀從0歲開始。也大手筆買過繪本,陷入了壹些誤區。今天,我想和妳談談我的“彎路之旅”。
作為圖畫書的動畫書
我買的第壹套“繪本”是《小腳鴨情緒管理小繪本》,女兒愛看,我就趁熱打鐵從《小腳鴨行為管理小繪本》入手。
如果說買第壹套是個錯誤的話,那麽完全是為了滿足我那種“用全套召喚神龍”的強迫癥心態。事實證明,後來買的東西,現在都在箱底。
嚴格來說,這類漫畫書不能稱之為純熱血繪本,只是商業化程度較高,缺乏壹種藝術美感。
美育對我來說是壹門非常重要的課程。既能為孩子打開藝術之門,又能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識別出真正的美——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品質、美好的人。
動畫故事本身就有很多說教的成分,很多道德觀念被機械地揉進故事裏。
而且在自己讀書的過程中,也有“三觀盡毀”的奇景!比如《媽媽不在家》這本書裏,小鴨子的媽媽出門,爸爸負責帶孩子。但他什麽都不會,最後輪到小鴨子收拾殘局。這真的是當代“喪偶教育”說的嗎?
雙語繪本中的漢譯英
這套ABC兒童雙語啟蒙認知繪本在亞馬遜兒童繪本中排名第壹,但翻譯錯誤百出。讓我女兒的英語爸爸讀給她聽。他經常不明所以地讀它,因為許多英文翻譯不恰當,甚至是錯誤的。當我讀給我女兒聽的時候,每當我犯了壹個小錯誤,我就像吃了壹粒沙子壹樣難受...所以我的建議是:
-如果家長有英語啟蒙早教的想法,只能進英文原版繪本。
——不管孩子多大,只要之前沒有接觸過英語,就從最底層開始,然後逐步加深難度。
由於孩子從0歲開始就壹直接受雙語教育,所以我會把中英文繪本都覆蓋。我的原則是:買英文繪本,壹定只買英文作家創作的繪本,不買翻譯的;在購買中文繪本時,會選擇在中國或非英語國家出版的繪本譯本。
迷信書單
其實在買繪本之前,我看了很多關於親子閱讀的書,壹口氣買了很多名著推薦,但是發現並不符合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
我進了王培贊的《用故事書餵大孩子》,1-2歲的繪本,還有壹些學前階段的書。女兒對1-2歲的壹些內容完全不感興趣,而對壹些針對2-4歲孩子的部分特別感興趣,可見寶寶們的興趣差異很大。所以如何選擇壹本適合寶寶的繪本,真的要靠家長不斷的試錯。
再比如王培贊推薦的《培養孩子的英語耳朵》第壹期著名繪本。我媽是我的適合65,438+0-5歲的寶寶,2歲以上的孩子不適合午睡,但是小紅母雞需要等到4歲的孩子。這樣的年齡跨度太大,這樣的書單不太適合牙牙學語時期的寶寶的英語啟蒙。所以我的建議是:有0-2歲英語啟蒙計劃的家長,可以看看吳敏蘭的推薦表。她的書單很有趣,更多的是關於親子互動,非常適合早期啟蒙。如果寶寶3歲,可以多關註王培增和廖彩星的英語啟蒙建議。
壹步壹步的看套書。
書的設定很實惠,主角都是同壹個人,更容易讓孩子接受熟悉的角色。所以壹旦妳讀了第壹本書,第二本就更容易繼續。
但帶孩子看套書壹定要註意方法,不能生硬地按數字順序推,否則會陷入壹種“孩子不愛讀書,總想塞給她看完”的心態,適得其反。
如果家長更喜歡買壹套書,我的建議是,我們可以把戰線拉長,讓寶寶先熟悉其中壹套書,然後我們可以繼續看下壹套書。第二本書的選擇,可以選擇生活中出現的場景,這樣寶寶會更容易接受。
比如《阿博林的小世界》和《刷牙》是我女兒最喜歡的書,因為她每天都和我壹起刷牙,這是她很熟悉的場景。她對這本書非常忠誠,所以很難切換到下壹本。但是聖誕節快到了,我們也在為聖誕節做準備,所以她有聖誕節的概念,也明白聖誕節應該有什麽樣的氛圍,所以介紹《上帝的生日禮物》這本書就容易多了。
不做研究
沒做調研就貿然購買,是我最丟人的事情。網上買書的壹個弊端就是沒有辦法看到全貌。對於我的外貌協會,我以為封面喜歡,就草草下單了。
結果在送來的壹堆書裏,除了女兒能看懂的《我和我爸》,其他都是“超壹流”,我只好留著以後看。
後來再買繪本,壹般都會提前做壹點調查。首先列出妳想買的繪本,然後在以下網站進行初步搜索:
Amazon.uk這是我最常用的網站。當然,如果妳的基地在中國和/或美國,妳也可以找到當地的亞馬遜網站。這個網站的好處是推薦年齡更直觀。此外,還有很多愛書人對親子閱讀的評論。從評論中也可以壹窺幾歲的孩子是如何開始讀這本書的,是否值得購買,讀完之後有什麽收獲。
我更常用的另壹個網站是:
它在美國和英國有不同的版本。
美國的網站:
美國的書比較全面,但是生理年齡的推薦比較模糊。這是因為即使是生理年齡相同的孩子,閱讀水平也可能不壹樣,所以在推薦書籍的時候,是給分的。
英國的網站:
英國的圖書檢索僅限於英國作家出版的書籍,但生理年齡的推薦簡單明了。
病人鮑巴巴馬寶可以互換使用。
最後,我想說,讀書是壹件很隱私的事情。哪怕每天讀30分鐘菜譜,也叫讀書,也能收獲快樂。親子閱讀的目的首先是建立親子關系,其次是建立閱讀習慣。讀書不壹定非要讀名著才叫讀書。早期閱讀啟蒙不在於閱讀的數量,而在於精細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