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自然歷史雜誌的知名度這麽低?
這有幾個原因。很簡單,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博物學”是什麽意思。他們認為這是壹本與博物館有關的出版物。別笑,真的有人貢獻說剛從地攤上拿了點東西什麽的。這本雜誌的壹個重要渠道是學生市場,而小學生訂購書籍的時候,老師壹般會發壹個單子,家長壹般很容易就勾搭上“小學生作文”,根本不知道什麽是“博物學”(這是學校網站出版商說的)。提高知名度的壹個重要方法就是打廣告,這需要很多錢。前幾年國外期刊進入中國,很多人花錢打廣告,地鐵、機場都能看到。但是《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的經營策略不會往這個方向砸錢。自然史雜誌這幾年確實是靠口碑、去學校講座等活動擴大知名度,效果緩慢。很重要的壹點是,中國整體上缺乏“成人”科普的市場(貝殼火起來是近兩年的事)。說到科普,往往是小學生的事。進入中學後,看科普的人少了,看科普的成年人就更少了。閱讀習慣與市場供給密切相關。簡單來說,把米老鼠這種雜誌裏的博物學放在書攤上顯然是不對的,和故事會、時尚不壹樣,根本沒有合適的地方放!(其實解決辦法就是把自然歷史和中國國家地理放在壹起。)自然歷史類雜誌不是針對年輕朋友的,只是國內缺少類似的雜誌。這不是壹個“我木什麽的沒有競爭對手”的局面,而是壹個“出版商難放,廣告商難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