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烘焙人必學的面包揉面攻略,巨實用,小法歸納總結

烘焙人必學的面包揉面攻略,巨實用,小法歸納總結

最近會持續分享系統的廚師機揉手套膜教程,文章也穿插著近期小法學習面包中總結的經驗,快收藏

手揉的寶寶,揉面會比較辛苦,但持續的揉搓帶來面筋的形成過程,能更加直觀的體驗出來,想挑戰的寶寶也可以試著走壹遍手揉的流程,對面筋狀態的判斷理解的可以更通透。

但現在揉面操作都壹般用機器來代替了。小法是以咱們團購的兩款7升直流電靜音廚師機: 海氏M6和喬立7600為準的。

①海氏M6廚師機(報口令小法,領卷,團是2580米)

②喬立7600廚師機(報口令小法,機械版是2380,電子版是2680)

這兩款機子都是直流電無需停機,可以不間斷連續使用揉面,電機強勁不會發熱導致面溫過高,靜音效果也比較突出,揉面最大量是5-6個450g標準吐司,檔位時間做出了參考和狀態展示,寶寶們需要根據自家廚師機磨合。

壹,關於揉面面筋的理論

硬性小麥做成的面粉裏面因為蛋白質含量較高,所以被劃分為高筋面粉。做面包的高筋粉壹般粗蛋白質在11.5%以上,蛋白質含量高,筋性就越強,更容易產生面筋。

在面包揉面的過程中,不停的攪打揉搓攪拌等等過程,蛋白質中會吸收配方裏面其他水分(蛋液、水、牛奶等等),產生類似長條的而且充滿彈性的面筋,這個就是我們平時追求的的出膜。

繼而再在酵母的作用下發酵,面筋有很強的粘力及彈性,能夠包裹住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讓面包整體膨脹、漲個兒。

最後入烤箱,烘烤加熱,讓蛋白質凝結固化變得密實堅硬,就是咱們說的最終面包定型。

小法手繪了壹張面筋形成的流程圖

方便寶寶們理解

所以從整個面包制作的理論來看,面筋形成的好壞,出膜的程度,直接深深影響著面包的發酵,從而影響面包是否好次~

二,材料的添加方法

01幹性材料先加

幹性的材料壹般是指配方裏面的高筋面粉,有的也會有低筋面粉、全麥粉、黑麥粉這種粉類來調節面團整體的筋性和豐富口味;

當然細砂糖、奶粉、調味粉這種增甜、增色、增香的粉類也肯定算啦。

先準確稱量粉類,用廚師機的桶壹次性全部稱量完成就好,可以最先都加進去。

如果有種面,比如提前做的中種、湯種、液種什麽的都可以這時候撕成小塊加進去。

02余留壹部分液體

配方裏面的蛋液、牛奶、水,果汁、酸奶等等……

或者像之前小法發過的北海道戚風,裏面全部用的淡奶油,都算是液體類的濕性材料。

前面講過濕性材料是蛋白質必須吸收的才會形成面筋,隨著寶寶們使用的高筋面粉品牌種類的不同,蛋白質含量也肯定有偏差,吸水性就會有區別。

有的寶寶會直接說配方不好,其實可以看看是不是因為面粉的吸水性不同原因而導致的狀態不對。

推薦給大家壹個做面包的好習慣:

先加大部分的液體,但要保留壹小部份(約10g左右)

這部分的液體可以根據面粉的吸水性來調節,是否少加或者全部添加,甚至在配方外多加液體。

都要在面團 半揉勻的時候 仔細觀察。

如果面團很快很好地成團,沒有多余的幹粉,感覺幹濕度適中就可以不用再加了,如果覺得偏幹就可以逐次、逐量地壹點點添加保留的液體。

這樣的做法可以避免面團過於濕軟不成團,寶寶們壹定get這個小竅門啦~

其實蛋白質越高的面粉,吸水性是會越強的,當妳做的多了,對所用的面粉有足夠的了解了,摸透了它的吸水性,就可以自由調節啦!

03鹽和酵母要分開放

酵母的比例用量壹定要精確,新手寶寶記得用精確到零點幾的電子秤來稱量酵母哦,因為酵母本身含量總比不多,但發酵能力強,用量不夠,發不起來,用量過多直接影響面包風味和組織。

鹽的作用也真的蠻強大的,不僅提供鹹味,還能增強筋度,抑制雜菌的繁殖,但素不能跟酵母直接放在壹起啊,會殺死酵母控制發酵的,對,鹽就是這麽霸道哈哈。

如果鹽和酵母要壹起加入,可以面粉裏面挖個小洞洞,把酵母埋進去,遠離它再放入鹽,混合好盡快進行揉面和後續的發酵。

也可以用後鹽法,就是混合面團過程中,鹽後放,均勻撒入進去,讓鹽和酵母均勻地分布在面團中,從而減少鹽和酵母相互抑制的時間。

現在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即發幹酵母比想象中強很多,壹起放也沒關系,就是別緊緊挨著,趕緊混合面團就好。

04油脂類揉出厚膜的時候再放

壹般面包裏面會加入軟化的無鹽黃油。黃油香味足風味好,也可以改善面包組織,延緩老化。

無論黃油過多還是加入過早,都會影響面筋的形成,如果壹股腦全加進去黃油,面團會很軟爛,久久揉不出膜。

所以黃油應該是在形成比較好的面筋之後再加入,壹般在擴展階段,能比較好地抻出膜,拉出厚膜且破洞是鋸齒狀態的時候加就可以啦。

必須是軟化的黃油,黃油冷凍的太硬很容易把已經出膜的面筋給切斷,軟化的黃油慢慢揉進去,讓面團完全吸收才利於出膜。

05硬性的材料最後放

同理,硬度比較高的材料,比如果幹(葡萄幹、蔓越莓幹、糖漬橙皮)、果仁(核桃花生杏仁)、耐烘烤的巧克力豆等等,都需要晚加,出膜差不多了再加,避免切斷面筋。

分享壹個小法的失敗案例:

盡管泡過紅酒軟化的蔓越莓幹過早加入,也容易切斷筋膜

吐司面包包裹不住發酵氣體,烘烤不長個兒

適當的時機加入,揉成比較透徹的筋膜

烘烤漲個兒,才能做出吐司形狀

果幹類的可以通過提前泡朗姆酒泡軟、或者切碎處理下再加哦~

好啦今天先分享到這裏,

後面小法還著重寫了: 廚師機的和面過程和檔位推薦

如何判斷面團打到什麽階段

打到幾成筋

還有很多需要註意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