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賀港有著令人震驚的千年歷史。公元前111年,漢武帝開辟了從泉州、珠江口、雷州半島經東南亞到達南亞的海上航線,海上絲綢之路由此誕生!受當時航海技術的限制,海上航行不得不沿海岸和近海前進,天然避風的博賀港應運而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第壹驛站。
博賀也是當時最重要的生產地。在唐代,粵西是中國最發達的制銅地區之壹,電白人用銅、鐵、木結構建造大型船只,可以遠航。電白在元明時期成為中國最大的海鹽產地之壹。宋元時期,電白是中國主要造船區之壹。明清時期,博賀制造的高州艦、廣東(廣州)艦、潮州艦、海南艦並稱為嶺南四大船。
博賀也是當時中國沿海最重要的軍事防禦機構之壹。公元1394年,朝廷在電鎮設置神殿衛,負責電白、陽江、高州、陽春、信宜、吳川、化州等縣的軍事安全和防務。明代有數千兵駐守,清初人數達到6110。今天的電器城還保留著神殿衛的城樓(包括鐘鼓樓),是廣東沿海保存最完好的遺址。
1949-1950年海南島解放前夕,博賀是重要的戰略大後方。解放軍和物資源源不斷地從點城南門港轉運到博賀。博賀漁民懷著愛國熱情捐出漁船,加入解放海南島的前線隊伍,積極協助解放軍海上訓練,為支援解放海南島建立了不朽功勛。
改革開放40年來,博賀港漁港面積、碼頭長度、漁船數量、單船馬力、漁業產量、漁業總產量、港口吞吐量等7項重要指標連續27年位居全省第壹,並先後獲得廣東省最大漁港、中國十大漁港、全國壹級群眾性漁港、廣東省文明漁港、國家二類口岸、廣東對臺貿易點等稱號,2065438年成為國家級漁港
博賀港最大的活動是南海(茂名博賀)捕魚節。2065438年8月+2007年6月,壹年壹度的釣魚節舉行,數千人舉行“釣魚盛宴”。“漁”過後,滿載“蝦、兵、蟹”的漁船陸續回港,漁港裏堆滿了海蝦、瀨戶蝦、秋刀魚、鼓槌魚、大眼魚、拿高魚、廟魚、大鰻魚等各種海鮮。這些新鮮的海鮮。
找個時間去博賀看“釣魚節”,體驗吹海風、看漁船、品海鮮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