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可預測的商業世界中尤其如此。
正所謂“窮則改,改則通。”如果妳想在生意上成功,賺很多錢,妳需要有很強的“靈活思維”。縱觀中外商界,能賺大錢的商人,往往都是靈活變通的。
2008年,在陜西,壹個身家過千萬的工廠老板,決定放棄經營多年的工廠生意。在周圍人驚訝的目光中,他轉向投資西北荒山的“窯洞”。
而這個決定也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生活。
2019年3月6日,央視在其官網發表了壹篇關於做生意的文章。
這篇文章講的是陜西省銅川市郊區的壹座荒山,常年被冰川和寒冷所困擾。
這裏很難生長任何植物和農作物。
然而,就是這樣壹片“不毛之地”,卻被壹個叫高子義的人拿走了。他不僅在這裏投資了3000多萬元,還在山野之間挖掘了65438000多個洞穴。
有壹段時間,周圍的村民都很不解。
然而幾年後,這座荒山給高子義帶來的好處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2008年9月5日,高子義像往常壹樣來到他經營的機械廠,檢查廠裏的工作。
在機械廠,工人們早已到齊,在各個組長的帶領下,有條不紊的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像往常壹樣操縱著面前的機器生產線。
看著工人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廠裏的壹切似乎還在正軌上運行,但作為老板的高子義卻皺起了眉頭。
當時全球金融危機肆虐,各行各業的生意都很不景氣,也影響了高子義的工廠生意。
雖然在外人眼裏,他是工廠的老板,幹得也不錯,但高子義心裏很清楚,做好這份工作有多難。
在外國公司的沖擊下,高子義機械廠的產品幾乎每隔壹年就要設計壹種新的營銷形式,否則很可能被競爭對手壓垮,成為市場上的失敗者。
作為壹個有成就的商人,高子義喜歡居安思危,也喜歡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
這讓他開始思考是否要改變經營方式。
出門不久,高子怡看到了壹種別樣的“商機”。
周末,高子怡壹家開車去孩子奶奶家。結果他們剛從銅川市出來。路過耀州區壹座荒山時,高子義留意了壹下。
這個山區常年無人問津。因為地理環境和氣候惡劣,沒有種植植物,所以看起來光禿禿的。
突然,高子義靈光壹閃,壹個想法出現在他的腦海裏。
回家後,他趕緊上網查詢這座荒山是否已經有了主人,或者是否有人在這裏投資。
壹番打聽,果然如高子義所料,這片荒山是個“四不管”區,沒有壹個部門和企業止步於此。
看到這裏,高子義知道他的機會來了。
第二天,高子義告訴妻子和生意夥伴,他想在耀州區的荒山地區投資,從工廠的經營資金中轉出3000萬元,這幾乎是他能動用的全部家當,準備作為這塊荒地的投資啟動資金。
當高子怡的妻子和朋友聽到這些時,他們都很驚訝。他們不明白高子怡為什麽要這麽做。
畢竟事業有成,轉行是生意上的大忌。
而且他們對高子義要投資的荒山也略有耳聞。資源少,沒人。不知道是什麽吸引人,值得高子怡花這麽大壹筆錢。
而高子怡的回答更是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
“我想投資畜牧業,在那裏改造成農場。”
這話壹出,高子怡的妻子以為丈夫發燒了,腦子壞了。
那個山區不僅地形復雜,氣候寒冷,而且沒有山路,植物很難生存,普通養殖的動物怎麽生存?
這是浪費錢!
隨即,他的妻子反對高子怡的決定。
但是,在告訴妻子和朋友之前,高子義就已經打定了主意,怎麽可能被這幾句話輕易改變。
於是,他不顧家裏的阻攔,馬上帶著資金去相關部門投資那座荒山。
在獲得相關部門批準後,高子義承包了4000畝山地,獲準在這片荒山開展養殖工作。
於是他帶著雇來的團隊,趕去荒山野嶺做設計考察。
壹會兒看到這麽多人來到這片荒地,附近的村民也很好奇,湊在壹起詢問情況。
當得知高子義壹行要上山養動物時,附近的村民都有點傻眼了。
作為附近的居民,他們並沒有試圖在這裏飼養牲畜,但每次繁殖的結果都很悲慘。
“這裏壹到冬天,就像中了邪壹樣。山上的寒氣特別重。不管是養羊還是養豬,都很難生存。”
村民們告訴高子義,在他到來之前,他們曾試圖在山裏飼養牲畜,但即使這些知道大山根源的村民也無法繼續下去。
但這些話仍然不足以打消高子義的心。
他先是拔了山上的雜草,然後在這裏修了山路和工廠,通了水和電。
壹切準備就緒後,高子義把第壹批黑山羊引進了農場。
看著這群被捕的羔羊,高子義覺得這就是上帝教給他的“賺錢之道”。所以我把它們照顧得很好。
然而沒過多久,村民們曾經警告過的話開始變成了現實。
這些黑山羊雖然平時活蹦亂跳,但是長得很快。但是在冬天,山裏的寒冷會讓整個農場變得可怕。
在四年的時間裏,幾乎每個冬天都會有幾十只黑山羊被凍死,存活下來的黑山羊也會因為嚴寒而出現生長停滯。
經歷了這壹切,高子義在養殖業不僅沒賺到錢,反而虧了280萬。
到2012,高子義最開始引進的黑山羊只剩下不到200只,虧損達到60%。
看到他在家人朋友面前理直氣壯地吹噓,最後卻變成這樣,高子怡覺得很壓抑。
但是20年的經商經驗,他見慣了大風大浪,所以很不願意面對這些挫折。
於是在畜牧市場調查後,高子義換了壹種養殖方式。
他把圈養剩下的黑山羊全部賣掉,換成更容易成活的“藏香豬”。
藏香豬又名“人參豬”、“蕨麻豬”,是壹種畜禽品種,是川西高原、雲南、西藏、甘南、甘肅、岷縣特有的古老家畜品種資源,是西藏的原生態瘦肉型豬品種,屬於外牧範疇。
藏香豬能有效適應地理環境和飼養方式,具有壹定的外貌特征和生產性能,這也使其能更好地適應當地惡劣的氣候條件和地理因素。
2012年8月6日,高子義從川西、甘肅引進261頭藏香豬,把原來的“羊圈”改成了“豬圈”。
農場的壹些養殖設備也被更換了。
剛開始養殖藏香豬的時候,高子義並沒有失望。
這種繁殖能力強的品種,壹年能產兩窩,每窩至少要有六七只幼崽。而且出生的小豬生存能力很強。
不到兩年的時間,最初的261頭藏香豬突然變成了500多頭。
再加上高子義的二次引進,到2014年秋,整個養殖場有1000多頭藏香豬。
看著滿場的豬,高子義覺得自己的養殖路線終於走上了正軌。於是開始準備推向市場。
然而,成功之路似乎總是很曲折。黎明時分,農場再次遇到障礙。
從2013年冬天開始,藏香豬就像之前的黑山羊壹樣被凍死在養殖場裏。
壹開始這個數字並不大,只是偶爾發生,所以高子怡只是正常現象,並沒有太在意。
但在第二年的冬天,幾乎每天我都收到飼養員報告的“壞消息”,這讓高馬德·紫怡開始提高警惕。
經過親自調查,高子義發現,入冬後,這些藏豬晚上會莫名其妙地死去,白天又突然成群結隊地消失了。
這很奇怪。
為了弄清楚這種現象是如何發生的,高子義開始整天追蹤這些藏豬的下落。
經過三天的調查,高子義終於明白了。
原來,白天這些藏豬會根據地形找壹個背風的地方禦寒。
到了晚上,為了保暖,壹些成年的藏香豬會弓下身子,導致很多幼小的藏香豬被壓死。
看到真相後,剩下的只有解決的辦法。
看著山上坑坑窪窪的山洞,高子義想到了壹個好主意。
為了專心經營農場,高子義還賣掉了自己的機械廠,換來了2000多萬元對農場的更多投入。
2015為了徹底解決問題,高子義雇人對山上原本雜亂的窯洞進行了整理和改造。
100多個窯洞全部成為藏香豬的豬圈和產房。
就這樣,1000多頭藏香豬被合理地分到背風面山區,沒有發生成年豬壓死幼豬的事件。
在這壹點上,高子義的農場從來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
後來養殖業成熟了,高子義把自己的豬肉以極低的價格推向市場,成功打開了市場的大門。
到2017年,連年虧損的農場終於實現了首次盈利。
2017年末,高子義算了壹下,農場年盈利高達530萬,成功彌補了自己之前的全部虧損。
2018年,高子義開辟了電商頻道,用“洞穴養殖”的噱頭,吸引了大量遊客觀看這種奇特的養殖環境,讓原本荒涼的山區壹下子變成了“打卡勝地”。
而農場的利潤數字今年也突破了1000萬大關。
如今,高子義的農場在當地還是很有名氣的,他的產業線甚至遍布全國。
雖然疫情爆發後養殖場的生意受到了壹定的影響,但依靠政府補貼和之前積累的供貨渠道,高子義再次解決了眼前的問題。
這十年的轉型,過程雖然曲折復雜,但很充實,成功的喜悅也給他帶來了很大的成就感。
尤其是看到那些飯店的客人吃他養的豬肉,臉上的表情都是贊不絕口的時候,他特別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