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程度還原“民國風格”是這裏的壹大特色。在其中壹棟別墅裏,記者看到門上的裝飾條和屋頂的石膏線條都是原裝的,地板和瓷磚也處理得很舊。
唐壹鋒作為南京頤和大廈的文化中心,在壹樓展示了精美的文化收藏品。二樓是高級小型放映室,免費為住在裏面的客人播放民國電影。三樓是展廳,不時舉辦民國小書展等展覽。令人稱奇的是,的前主人竟是國民政府“特勤總管”聯勤部司令黃。妳知道是誰把自助餐的概念引入中國的嗎?答案是黃。這位去美國留學的先生在1936買了地,建了這個歐式別墅。三層樓房,磚混結構,鋼窗木門。
唐壹鋒以圖文資料和老照片的方式展示街區內所有名人故居,還收藏了許多民國時期的老物件,如昆曲唱片、樂譜、老電影等。,並設有劇場和民國書房。市民和遊客除了留客,還可以來聽昆曲、練書畫。很多遊客特別喜歡它的“口音”,帶著全家來度假體驗,有些“民國”也很喜歡。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鄒虎英教授:修繕改造老建築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在國內並不多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豪宅裏的歷史文化氛圍,比如每棟房子門墻上的主人文字介紹和老照片;房間裏有主人的手跡、字畫、與主人有關的書籍等等。
第壹次看到薛嶽和陳布雷的書畫,功力非凡。博物館裏的菜譜我也放不下。它們很漂亮,有光澤的宣紙和小書法,我要帶回家收藏。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子善:北京頤和安縵,杭州安縵法韻,南京頤和公館,上海剛開盤的思南公館區,跟南京頤和路很像,但是南京頤和公館更優雅。
南京壹位民國建築專家認為,南京頤和府的改造模式實現了南京民國建築的“活態保存”和再利用,使保護模式向前邁進了壹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