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名字意味著好運。
俗話說,將軍的帽子不是帽子,觀音的手不是手。被稱為“將軍帽”的是貝利。雖有其名,非其事。海邊長大的漁民汲取大自然的智慧,賦予貝利生動的想象力。因為它們的殼形似古代將軍所戴的帽子,所以被廣泛稱為“將軍帽”,寓意吉祥,流傳至今。
平潭的天然將軍帽,只有三五厘米長,外面套著壹層薄殼,像壹頂帽子和壹個倒放著的小鍋,很有意思。第壹次看到將軍帽的遊客,大多會誤以為是小鮑魚。軍帽不僅外形形似鮑魚,口感韌性也頗為相似,因此有“假鮑魚”之稱。自然環境下生長的將軍帽,黃綠色,肉質酥脆有彈性。
說起來也有趣,軍帽是壹種沿著石頭生長的貝類食物。它的肉緊緊吸在石頭上,隨石頭移動,底部沒有堅硬的覆蓋物保護。當有東西碰到它時,它會緊緊地抓住石頭,很難把它拿下來。小貝殼緊緊貼在巖石上,據說能承受幾百斤的壓力,不為風浪所動。漁民只能借助薄鋼片等鋒利的工具來取。
營養價值豐富
“制作軍帽的流行做法是水煮、姜蔥炒、藥膳。”平潭望海大酒店行政總廚陳忠說,水煮的烹飪手法能展現食材的原汁原味,姜蔥的爆炒能高度提取海鮮的鮮味,藥膳把軍帽的所有營養成分牢牢鎖定在濃湯裏。
簡單的食材,不是簡單的烹飪手法。交談中,陳仲演示了用姜和蔥炸將軍帽的過程。他選的是平潭深海打撈上來的野將軍帽,食材總量壹斤多,剛好滿足壹盤蔥姜炒的需求。軍帽清洗幹凈後,用漏勺瀝幹,再放入蔥花和姜片,備用。用大勺撇過油面,炒鍋燒熱,陳仲放入蔥、姜以極快的速度翻炒,然後加上軍帽,淋上海鮮醬油和調料。
調味,突然香了。“軍帽的烹飪時間不能太長,否則肉會變硬,所以控制烹飪時間尤為重要。”陳仲壹邊說著,壹邊準備起鍋的菜,整個過程壹氣呵成,不超過五分鐘。最後撒上小蔥,頓時色香味俱全,讓人眼前壹亮。簡單的海鮮會被冠上光澤,令人垂涎三尺。吃壹口,只覺得甜甜的味道在口中蔓延,肉不多,但是吃出那種味道。
據陳忠介紹,軍帽有抗癌、軟化血管的功效。野生的“將軍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能滋陰平肝強腎,對調節血壓、潤燥利腸也有壹定作用。所以軍帽作為藥膳,營養非常豐富。陳仲說,加壹點當歸、料酒、姜片,就能做出壹頂好吃的將軍帽。
釣魚需要克制。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平潭的將軍帽又小又薄,貼著巖石生長。“那時候軍帽很少有人吃,不值錢。”年近七旬的劉水鎮漁民李麗質仍記得小時候出海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