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川菜
川菜,即川菜,是中國四大傳統菜系之壹,中國八大菜系之壹,中國烹飪大師。川菜三派的劃分是基於上河幫、小河幫、下河幫的既定結論。規範完整的表述如下:上河幫川菜是以川西成都、樂山為中心的榮派川菜;
小河浜川菜是川南以自貢為中心的壹種鹽浜菜,包括宜賓菜、瀘州菜、內江菜。下河幫川菜是以重慶江湖菜、萬州大碗菜為代表的特色菜。它們共同構成了川菜的三大地方風味流派,代表了川菜發展的最高藝術水平。2017年9月28日,眉山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川菜之鄉”稱號,眉山菜成為川菜的代表。
2.魯菜
魯菜,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發源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是中國四大傳統菜系(也稱八大菜系)中唯壹自主發展的菜系(相對於淮揚、川菜、粵菜等影響較大的菜系),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技藝最純熟。
2500年前,山東儒家學派確立了中國講究精致、中和、養生的審美取向。北魏後期《齊·姚敏書》(約公元533-544年)總結的“蒸、煮、烤、釀、煎、煮、炸、打蠟、鹽、黑豆、醋、醬、酒、蜜、椒”奠定了中國烹飪技術的框架。明清時期,大批山東廚師和菜肴進入宮廷,進壹步升華了魯菜的雅、整、和、健等風格特征。
3.粵菜
粵菜是中國四大傳統菜系、八大傳統菜系之壹,起源於嶺南。粵菜由三種地方風味組成:廣州菜、潮州菜(又稱潮汕菜)和東江菜(又稱客家菜),三種風味各有特色。粵菜和法國菜壹樣聞名世界。因為廣東的華僑人數占全國的60%,所以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中餐館都是以粵菜為主。
廣州菜涵蓋珠三角、韶關、湛江等地,用料豐富,選料精細,技藝高超,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擅長爆炒,要求掌握好火候和油溫恰到好處。也兼容了很多西餐的做法,講究食物的氣勢和檔次。廣州菜是粵菜的代表,人們有“食在廣州”的美譽,順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稱號。
4.閩菜
閩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壹,由中原漢族文化和閩粵文化融合而成。閩菜起源於福州,以福州菜為基礎,再融合閩東、閩南、閩西、閩北、莆仙等菜系。狹義的閩菜是指福州菜,起源於福建省福州市岷縣,後發展為福州、閩南、閩西三派,即廣義的閩菜。
由於福建人經常往返海上,飲食習俗逐漸形成了獨具開放特色的美食。閩菜以烹飪美食而聞名。在色、香、形俱佳的基礎上,尤其擅長“香”和“味”。其鮮、醇、肉而不膩的風格特點,以及湯路之廣,在烹飪壇園中有著獨特的地位。
5.蘇菜
江蘇菜是四大菜系之壹,也是中國漢族八大菜系之壹。因為和浙菜相似,所以江浙菜和浙菜統稱為江浙菜。主要由金陵菜、淮揚菜、蘇州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組成。始於南北朝、唐宋時期,經濟發展促進了餐飲業的繁榮,江蘇菜成為“南菜”的兩大支柱之壹。
明清時期,江蘇菜從北到南沿運河、從東到西沿長江發展更為迅速。沿海的地理優勢擴大了蘇菜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江蘇菜以蘇州、淮安、南京、鎮江為代表。特點是濃而淡,鮮、脆、爛,原汁、湯汁濃而不膩,味道溫和,鹹中帶甜。其烹飪技藝擅長燉、燜、燒、煨、炒。
6.浙菜
浙菜,簡稱浙菜,是中國八大漢菜之壹,風景秀麗,物產豐富,食物美味。所以俗語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浙江省位於東海之濱,北方水網密布,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西南丘陵起伏,盛產美食和野味。東部沿海漁場人口密集,水產資源豐富。經濟魚貝類水產品500多種,總產值居全國首位。物產豐富,山珍海味,特色獨特,遠近聞名。浙菜體系由杭州、寧波、紹興、溫州為代表的四大地方流派組成。
7.湘菜
湘菜又稱長沙地方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壹,早在漢代就已形成。湘江流域、洞庭湖區、湘西山區是當地的三大風味。
湘菜制作精良,取材廣泛,口味多樣,品種繁多;顏色油亮厚重,實用;講究辣、鮮、嫩的口感;制作方法被稱為燉,燉,上蠟,蒸和油炸。
官方湘菜的代表菜以安祖湘菜為代表,如安祖豆腐、安祖魚翅等。民間湘菜的代表菜有剁椒魚頭、花椒炒肉、湘西外婆、吉首酸肉、牛肉粉、衡陽魚粉、東安雞、金魚戲蓮、永州血鴨、九嶷山兔、寧遠釀豆腐、蒸臘肉、妹子餃子。寧鄉口味蛇、嶽陽姜辣蛇等。
8.徽菜
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壹。徽菜起源於秦漢,興盛於唐宋,清代中後期達到頂峰。徽菜是惠州的地方特色,獨特的地理和人文環境賦予了它獨特的風味。由於明清徽商的興起,這種鄉土風味逐漸進入市場。
流傳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上海、湖北乃至長江中下遊地區,影響廣泛,曾位列明清八大菜系之首。代表菜:徽州毛豆腐、紅燒桂魚、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貍、腌桂魚、黃山燉乳鴿等。
有壹次宋高宗問王藻,王藻還是個單身漢,王藻引用梅的詩來回答“雪中牛尾貍,沙中馬蹄鱉”。牛尾果子貍即靈貓,又名白額。據《徽州府誌》記載,早在南宋時期,以徽州山貨“沙馬蹄龜,雪牛尾貍”烹飪聞名全國。
百度百科-八大菜系
百度百科-中國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