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樊姬安的個人生活

樊姬安的個人生活

近40年來,從1911到1949,樊姬安先後在桐粉堡(今大安)桐生井、三聖橋怡興園、三聖橋桃園、鄭捷金谷園、大碼頭餐廳、Crossmouth閩江酒店做過廚師。他謙虛謹慎,互相交流技術經驗,取長補短。有時候會毫不猶豫的花錢買壹個別人做的特色菜來品嘗學習,不放過每壹個學習的機會。由於他銳意進取,廚藝不斷提高,不僅精通紅白案,而且對海鮮烹飪和雕花菜肴也十分講究。除了川菜,他還熟悉北京和魯菜的烹飪技術。

樊姬安在烹飪實踐中,堅持深入研究豬、牛、羊、鴨等肉類和鯽魚、鯉魚、鰱魚等魚類的起源和特點,烹飪因物而異。如魚、塘魚、田魚、河魚,塘魚、田魚分品質高低、肥瘦,用不同的烹飪方法做出不同的菜肴。做子魚,用1.5斤肥鯉魚做原料,能做到嫩、香、色、味俱全,在自流井享有盛譽。蒸菜、叉燒菜、炒菜都是嚴格操作,精益求精,比如蒸菜的“叫花子雞”、“東坡肉”,叉燒菜的“紅燒海參”,炒菜的“宮保雞丁”、“肉香肉絲”,都成了他的拿手菜。

樊姬安在烹飪實踐中善於總結經驗,堅持改進創新。比如泡湯牛肉,本來就是用水煮熟,拌上鹽、醬油、胡椒粉、胡椒粉,蘸上水,盛在盤子裏吃。20世紀30年代,他把泡在湯裏的牛肉改成了水煮牛肉。原料及生產工藝為:以牛肉片為主料,菜心或生菜、紅白蘿蔔為輔料;將鹽、醬油、胡椒粉、胡椒粉、澱粉等調料與牛肉片混合,放入鍋中與菜心或生菜片同煮,加入高湯、洋蔥,控火,待牛肉繃直有光澤時出鍋,澆上麻辣熟油。水煮牛肉的特點是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油而不膩,麻辣燙。它是壹道以酒配飯的佳肴,已成為壹道具有濃郁地方風味的川菜。水煮牛肉入選中國菜單1981。

65438年至0953年,樊姬安在解放軍自貢康復醫院(現部隊五四醫院)任廚師。雖然年過六旬,但精力不減,營養餐管理得很好,贏得了醫院的好評。從1963開始,樊姬安輾轉於華北飯堂、化工城餐廳、自貢賓館等門店任廚師,直至79歲退休。在這十年裏,樊姬安不僅堅持烹飪,還多次到重慶、成都、樂山、宜賓等地授課,交流烹飪技術經驗。退休後80歲,繼續到市、區餐飲服務公司技術培訓班教授技術,並參加市廚師評審委員會,為餐飲行業選拔技術人才貢獻力量。